寧德時代車里灣基地 攝于1月27日
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做“自己人”。1月30日,我市民營企業家們的微信朋友圈,被“寧德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刷了屏。大家紛紛表示,春節假期后首個周一就召開一場關心“自己人”發展的大會,很及時、很暖心,這場春天的重要約會,將助推我市民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民營經濟占據我市重要地位,民營企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壓艙石。2022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 GDP的7成以上,民營企業占企業數9成以上。其中創造8成以上的稅收,投入6成以上的投資,吸納9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孵化出9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9成以上是民營企業。民營經濟逐步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就業創業的主渠道。
打響寧德服務
民營經濟發展有保障
“寧德服務”,趁春逐暖。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開展“送健康、進企業”慰問活動,以發放“健康福袋”慰問禮包方式慰問企業一線員工。同時,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新春慰問活動,將健康和溫暖送到企業、項目一線。不僅如此,工信、發改、人社、財政等部門聯合出臺了系列促進首季“開門紅”政策,為企業生產,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從政策扶持、駐點服務、要素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多措并舉助推民營企業做大、做精、做優,促進民營企業穩增長、提動能、強品質。
福安青美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正是有了黨委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才讓青美以及項目的投產運行得以快速順利開展,許多惠企政策也讓我們在項目建設、創新研發方面獲得很大支持。”
近年來,我市把打響“寧德服務”品牌、打造“四心環境”作為創優營商環境的目標舉措,圍繞“六減一增”工作重點,進一步改進提升寧德服務質量和水平,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按照“辦事速度最快、辦事流程最簡、一趟不用跑”的標準,制定《打響“寧德服務”的意見》《打響“寧德服務”2022年行動計劃》,實施46項年度打響“寧德服務”任務清單,對服務流程進行系統性重構、數字化再造,提升服務主導產業水平和能力。(下轉第6版) ?。ㄉ辖拥?版)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將無法律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調整為5星級事項即“全流程網辦”事項。全市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辦”、4小時辦結,全面推行企業開辦+N秒辦和“一照多址”,企業年報實行“多報合一”。
在全市同步推廣129項“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事項的基礎上,年度新集成60多項集成套餐服務事項。各類市場主體均可通過手機等裝載有電子營業執照應用程序(支付寶、微信)的智能移動終端進行電子營業執照領取、下載和使用,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在稅務、人社、公積金等涉企服務高頻領域的應用。
“90后”海歸創業者、蕉城區百匯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雨薇對暖心“寧德服務”深有體會。她說:“疫情期間,這種溫暖感受至深。市、區政府在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上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另一方面對民營企業結對幫扶,為企業擺脫困境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關心關愛與支持,也增強了企業攻堅克難的信心,讓廣大企業和企業家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經營。同時作為創業青年代表,深刻感受到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
聚力創新創造
民營經濟發展有活力
節后上班首日,市委領導就前往寧德思客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調研重點項目及節后復工復產情況,其中最關心的就是企業的創新創造,還特別慰問了思客琦科研人才。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智能裝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思客琦專注于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日前新落成的琦航軟件“一碼到底”實驗室,智能制造先進技術研究院光學與視覺實驗室、省企業技術中心的激光實驗室,通過鉆研先進的機器視覺技術,融合光學技術,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打造高精度智能檢測核心產品,解決智能制造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解決“卡脖子”問題,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靠的是“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闖勁和韌勁。不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藍海,寧德企業家心無旁騖干實業,敢拼敢闖,推動企業不斷站上更大的舞臺,不斷刷新項目建設的“寧德速度”,創造企業發展的“寧德奇跡”,在全國乃至全球打響了“寧德智造”品牌。
多年來,我市培育了寧德時代、青拓集團等“金娃娃”,在全球產業版圖中樹起了“寧德地標”,探尋其深層邏輯,創新始終是第一驅動力。
寧德時代打造全國首張5G專網賦能“全球燈塔工廠”極限制造,推出刷新全球電池系統集成度的最高記錄CTP3.0麒麟電池,換電品牌EVOGO陸續落地……
青拓集團繼“筆尖鋼”“手撕鋼”、QN系列奧氏體不銹鋼后等創新產品后,又研發生產了高強高韌經濟性雙相不銹鋼QD2001,在國內首先推出,目前用于國家地鐵工程系統。
從電動汽車到電動重卡、電動船舶,從技術跟跑到并跑、領跑。如今,我市已經成為全省創新創造創業的新興熱土,我市民營企業創新越來越強,僅獲批建設的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99個,2021年全市R&D增長45.8%、增幅全省第一,總量達到77.01億元、居全省第四。
統計數據顯示,全市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7.8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7.01億元;全市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0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3.3%上升至目前的49.9%。
依托優秀民企,寧德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寧德市動力電池集群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材料(不銹鋼)·福建福安灣塢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園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全產業鏈創新驅動引領,我市涌現出許多“專精特新”企業,目前發展勢頭強勁。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龍頭企業創新有力,我市還涌現出一批如榮耀健康、華益機電、古田藥業、東泰高分子等1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耕智慧健康、生物醫藥、電機電器、新材料等產業細分賽道。
融入發展大局
民營經濟發展有信心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4家民營企業入選2022年福建省民營企業100強,其中青拓集團、寧德時代包攬百強前兩位;全市百億級乃至千億級企業不斷涌現,到2022年百億企業增加到13家、占全省22.4%,其中,青拓集團于2018年成為全市首家千億企業,寧德時代2021年、2022年產值接連邁上兩個千億臺階。
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不僅“個頭”越來越大,而且效益越來越好。2022年,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下降1.05元,實現利潤311.5億元、增長78.4%。這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拓展了空間。
當前,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四個區”、構建“一核兩廊五軸”發展格局的目標,堅持山海聯動,工業發展邁向萬億,鄉村振興風生水起,數字經濟日新月異,三產融合走向深入……
“不論是大背景,還是區域小環境,民營經濟大有作為,民營企業家大有可為。”福安市電機電器進出口商會會長、福建禾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旺章說。
在寧德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雙碳、5G、數字化、鄉村振興等都成為民營企業家們提到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字就是未來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也是民營企業家們投資的熱點和焦點。
“雙碳”背景,鋰電新能源行業將邁入TWh時代。寧德時代構建了以5G為基礎的工業互聯網架構,解決極限制造的難點痛點。寧德時代入選“燈塔工廠”,實現了在生產每組電池耗時1.7秒的速度下僅有十億分之一的缺陷率,同時將勞動生產率提高75%,將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10%。
寧德時代CFO、時代潤智軟件科技公司董事長鄭舒在大會發言時表示:“去年,寧德時代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攻堅克難,再創佳績。新能源電池是落實雙碳目標任務的關鍵技術支撐,而寧德市正占據領先優勢,已有產能達300GWh,有上百家配套產業鏈企業,形成了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未來有很大發展潛力。希望寧德市繼續一如既往地支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進一步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孵化新業態、培育新動能,努力鍛造新能源產業“長板”,共同迎接萬億工業時代到來,書寫寧德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機遇不僅在新興產業前沿,也存在于廣袤的農村一線。在寧德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民營企業家發言代表中有一半是涉農企業家,他們有白茶產業的龍頭,也有大黃魚水產養殖加工的佼佼者,有扎根大山里帶農脫貧致富的大學生創業者,有依靠科技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科學家。
在周寧純池大山里,“新農人”徐偉和團隊以高山晚熟葡萄種植為基礎,疊加生豬養殖和生態漁業相結合的1+2運營模式,深度參與鄉村振興事業。作為徐萬和生態農業創始人,他說:“寧德這幾年發展環境非常好,農業發展前景廣闊。今年將新投產現代化產業孵化基地,引進葡萄優質新品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改良培育新品種葡萄,預計新品種葡萄每畝產量可達2000公斤,每畝收益達10萬元。計劃將此新品種推廣給600多戶農戶,帶動農戶增收。”
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會長、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振傳說:“2022年,‘中國茶’申遺成功,我們緊抓機遇、順勢而為,做大做強寧德茶產業,興茶惠民,走出一條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寧德發展正處在“可以大干一番”的時候,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在哪里?在不斷提檔升級的“寧德服務”中,在不斷刷新記錄的“寧德速度”里;在企業不斷創新的鏗鏘腳步里。
看!總投資73.5億元的青拓1780mm熱連軋及配套擴建項目和高性能不銹鋼新材料及配套項目(一期)兩大省重點項目,已完成廠房封頂和設備進場工作,其中高性能不銹鋼新材料及配套項目計劃于2月8日點火試產。還有許許多多像青拓1780mm熱連軋這樣的“金娃娃”大項目,將奮力助推我市迎來兔年新春“開門紅”,也將續寫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春天的故事。(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文/圖)